转自:解放日报张全
美乌两国将于11日在沙特吉达举行“白宫争吵”事件以来的首次高官会,牵动全球视线。两周前不欢而散的美乌双方为何重新坐回谈判桌?会议有哪些看点?乌克兰局势又出现何种新动向?
“木板抽骡子”奏效了?
乌总统泽连斯基10日抵达吉达,随行人员有乌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乌外长瑟比加、国防部长乌梅罗夫等。上述三位高官及其他乌方代表将于11日与美方代表团举行会议。美方参会人员包括国务卿鲁比奥、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泽连斯基预计不会参加与美国代表团的会谈,而是计划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会谈。是什么原因,促使美乌双方重新坐回谈判桌?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认为,美乌各有考量。从美国角度,其一,实现俄乌停火是特朗普的外交任务,也是选举时的政治承诺,他面临迅速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压力。其二,如果不能实现停火,美俄关系缓和也难以落地。其三,特朗普想收回拜登时代的对乌投入,怀着服务于“美国优先”的交易心理。从乌克兰角度,其一,美国对乌停止军援和情报共享后,基辅认识到欧洲难以完全替代美国。而且,上不了谈判桌的欧洲在和谈问题上同样不可能替代美国。有舆论注意到特朗普的俄乌问题特使凯洛格的一段表态。他将美方切断军援和情报支持比喻为“用一块厚木板打在骡子的鼻子上”,意在逼迫乌克兰提出与莫斯科和谈的“条款清单”。其二,最近一周俄军在库尔斯克大举反攻,乌军在该地区的精锐部队有被切割包围甚至歼灭的可能。为了维护乌军安全,防止出现重大溃败,泽连斯基政府不得不修复对美关系,做好签署矿产协议的准备,否则美国的各种“断供”一个都不会恢复。其三,乌克兰持久作战的可能性已不大,和谈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既然要谈,那么最关键的就是争取与“上了桌”的美国搞好关系,劝说其更大限度维护乌方利益,防止乌克兰被牺牲、被抛弃。在上述背景下,泽连斯基的态度近日有所调整——对于美方要求其道歉,他从说“不”转变为“感到遗憾”。他还多次表态准备签署矿产协议,并“随时准备在美方领导下尽快开启谈判,以实现持久和平”。
美乌重在“对表”
此次会谈将聚焦哪些内容?会谈前,美乌均释放出一些信号。威特科夫预计,美乌谈判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希望能签署美乌矿产协议。威特科夫说,美乌谈判的重要议题还将包括同乌克兰的安全协议、领土问题和情报共享等。不过,鲁比奥表示,矿产协议仍有更多细节有待敲定,并强调有必要评估基辅是否愿意为实现和平做出让步。张弘认为,本次会谈聚焦两方面内容,除了矿产协议,另一个更重要的焦点是乌克兰的战后安全。在矿产协议方面,预计此次会谈后,美乌签署协议应该不会存在太大问题。因为乌方亟待通过该协议“换回”美方提供情报支持,缓解战事不利。特朗普虽声称已恢复情报信息共享,但舆论认为这仅限于防御性情报,且很可能是临时举措。在战后和平方面,美乌将就未来俄乌和谈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对表。美方会要求乌克兰接受美俄达成的一些共识,例如乌克兰不加入北约,以现实为基础实现停火等等。张弘认为,美乌会就上述问题相互通报,甚至可能达成共识,但这些共识并非为即刻签署文件服务,而是为后续特朗普与普京面对面交流做铺垫。目前看来,美乌之间依然存在分歧。第一,基辅希望最大限度争取美国的安全保障。但在华盛顿看来,美国在乌克兰的经济利益本身就是一种安全保障,并且希望欧洲在安全保障上发挥更大作用。第二,乌官员透露,乌克兰将在吉达向美方提议俄乌部分停火,这一理念与欧洲的“和平计划”类似。但这遭到俄方反对,特朗普政府似乎也对欧洲的“和平计划”反应冷淡。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欧亚和欧洲项目主任詹姆斯·尼克西表示,对乌克兰人来说,一个糟糕的协议比没有协议更糟糕。俄乌冲突仍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美俄将有新互动?
在美乌会谈的同时,美俄之间下一步也可能有新互动。知情人士称,威特科夫计划本周访俄,与俄总统普京会面。如果成行,这将是威特科夫第二次以特朗普政府特使的身份访俄。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目前俄罗斯与美国的接触相当频繁。但与此同时,俄外长拉夫罗夫指出,俄美尚未开始解决双边关系中积累的问题和分歧。张弘指出,俄美关系全面解冻绕不开俄乌和谈问题。特朗普和普京都希望俄乌和谈能为美俄关系发展打开政治和外交大门,为解除制裁、稀土合作、北极开发、军控谈判等问题创造条件。当前,俄罗斯的态度既积极又谨慎。俄方认为,只有彻底解决俄罗斯战略安全问题,才可能重新与西方交易和对话。而对美国而言,它需要从欧洲的地缘危机中抽身。对俄实现战略妥协有利于其将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开展大国竞争。“俄美虽然都做好缓和关系的准备,但一切都要从解决俄乌冲突入手。”张弘说,“美国希望借吉达会议确立美乌之间的共识,在此基础上举行美俄元首会晤,敲定俄乌停火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路线图后,预计美俄欧乌将一同坐下来进行技术性谈判,直至停火并确定战后安排,包括维和、乌克兰大选等事宜。
欧洲“有心无力”
再将视线转向欧洲。
继在伦敦峰会上声援乌克兰、提出欧洲版“和平计划”之后,最近欧洲国家又有不少跟进举动。
欧盟日前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峰会,就调动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的计划达成一致。
法国则就向欧洲盟国提供“核保护伞”的问题开展战略讨论。
有望出任德国总理的默茨发声支持欧洲加速寻求防务自主。美国被曝正考虑撤出3.5万名驻德美军。
英国首相办公室10日表示,首相斯塔默将于15日主持一场由多国领导人参加的乌克兰问题线上会议,被称作第二次“志愿者联盟”峰会。
张弘指出,欧洲种种态势体现出两点。
第一,欧洲一直想坐上和谈的“主桌”,但内部尚未达成共识,匈牙利等国缺席伦敦峰会。同时,美俄似乎不打算让欧洲“上桌”。
“俄美元首确定俄乌和谈路线图后,美国才可能把欧洲拉过来,讨论安全保障和乌克兰重建问题。”张弘说,“欧洲在乌克兰危机后放弃了外交和安全上的自主权,是导致目前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第二,欧洲在特朗普对欧政策转向背景下,正加速寻求防务自主以减少对美安全依赖。但同样遇到内部分歧和实力不济的问题。
例如,欧盟峰会虽同意“重新武装欧洲”,但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对增加军费开支给本国带来的债务压力表示担忧。在法国提供核保护伞问题上,法国只拥有约290枚核弹头,远远落后于俄罗斯。
“目前只有美国才能对俄罗斯形成战略上的反威慑,欧洲未来仍离不开美国。”张弘指出。